东莞证券总裁潘海标离任 董事长陈照星代任
這段恐怖畫面看到,轎車緊急躲進明隧道後,連冷靜時間都沒有,落石就從山壁瘋狂砸落,影片PO網後,不少民眾隔著螢幕,都能感受到驚恐。
但本次事件過後有人就質疑,台灣的管制員太保守,不敢拉近飛機起飛間距來緩解塞機情況,還批評他們是公務員心態,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塞機幕後 飛航管制員吐心聲當飛機不分日夜,在沒有紅綠燈與航行標線的天際飛行時,簡稱管制員的「飛航管制員」就如同空中交通的管理者,得24小時在高壓環境下透過數據掌握飛機動態,給出調控指令,決策攸關人命,突發情況卻屢見不鮮,前民航局台北管制中心主任江天錚,曾是台灣空域管制第一人,以「受害者」形容管制員在桃機歲修大塞機的處境,因為各界責難不少。桃機這次的塞機風波,讓飛航管制環節遭到非議與檢討,隨著交通部大刀闊斧,檢討環節、揪出疏失的同時,我們看見飛航管制員的日常,卻很難聽見他們在專業領域為自己的護航,但希望每一次檢討都能存在意義,也讓在台灣天空翱翔的每一對機翼,都平安順飛、安全飛行。
我國管制員屬公務員體系,又存在層層階級制度,若不論人事與飛航程序等結構性問題,光飛航管制的系統,就有很多進步空間,起跑點不同該怎麼比,因此,當外界期盼桃機也能像2023年旅客吞吐量達7900萬人次的英國希斯洛機場一樣有效率,學者坦言其實並不容易。軟硬體等級若能改善,管制員監測空域的精準度與能力就可望提升,但機場升級過程涉及的採購、發包和系統轉換期,複雜度絕不亞於跑道歲修。飛機放飛的間隔時間,從跑道長度、進滑行道的角度、機場硬體設計,到軟體監測系統等諸多差異,都要交叉評估,就連飛機大小也是變因。現役機師、長榮航空正駕駛李信燕證實,曾聽到不少人質疑,管制員為何不縮短航班起降間的秒數,消化更多起降需求,不過她也表示,管制員其實也是照SOP來操作,因為在台灣,我們的管制的SOP其實相對是保守的。飛航管理流程複雜 管制員謹守SOP以我國飛航管理程序裡的標準作業程序來看,在機場單跑道使用時,普遍會間隔2分鐘才允許下一個航班進入。
3月初桃機南跑道歲修引發大塞機,影響超過150架航班、上萬名旅客,17天後,交通部火速祭出檢討報告與懲處名單,但在此之前,被視為空中交通管理者的飛航管制員,已經成為輿論焦點。飛航管制員的工作,主要透過監控、整合數據,再對飛行員下達指令,包含飛機起降,甚至飛機得在哪個高度停留都由他們主掌,因此他們又被稱作「空中交通管理者」。醫療用血 從嚴管理奉獻的善心,需要你我維繫,努力募血的同時,更要深思,如何善用點滴熱血。
相形之下,儘管台灣在2020年已有「精實輸血手冊」作為指引,但仍未有更積極的用血管理措施,台灣的捐血和供血量預測,在2019年已出現備載量不足的警訊,2027年到2030年,更推估將出現捐供血量低於輸用量的死亡交叉。血液基金會表示,往年在雨季或農曆新年過後,是常見的捐血淡季,因此缺血情況十分普遍,但是,儘管國人熱心挽袖,締造高捐血率,從數據來看,仍有許多隱憂,包含年輕捐血人數十年來從10萬多人降到6萬多人,未來缺血危機是否擴大,令人憂心。直擊 醫院血庫拉警報2024年2月底,各大醫院傳出缺血消息,台大醫院也面臨同樣窘境,院內的檢驗部負責血品供應和血庫管理,緊繃時刻,更要隨時注意每日供血表,檢驗醫學部主治醫生羅仕錡就表示,這一、兩年自從有疫情之後,這種狀況都偶爾遇得到,最近血量供應稍微會比較不足,所以我們已經啟動了降低供血量的做法。捐血率高,但是血品的使用量也高,根據調查,台灣的紅血球用量是日本的二倍多,血漿和血小板的用量,也比日本、韓國多出二到三倍。
2014年澳洲實施用血管理,6年後減少將近一半的用血量,其他地區如香港也跟進,3年省下約17%的用血。近年血液庫存越來越常拉警報,台灣的捐供血量預測,可能在2027年出現血荒的死亡交叉,不過台灣的捐血率其實正逐年攀升,2022年達到8.08%,排行世界第一,超過日韓,但為何血庫仍拉警報?帶您來看血荒必須面對的真相
近年,台灣每二到三個月,各地捐血中心和醫院就會傳出血庫告急,頻率逐漸增加,而醫院也必須啟動用血管理,依照輕重緩急,分配給開刀房和急診等必要用途,檢驗部人員必須確認患者的血紅素狀況低於標準,才開始著手進行送血。相形之下,儘管台灣在2020年已有「精實輸血手冊」作為指引,但仍未有更積極的用血管理措施,台灣的捐血和供血量預測,在2019年已出現備載量不足的警訊,2027年到2030年,更推估將出現捐供血量低於輸用量的死亡交叉。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表示,很多以前不太容易醫治的疾病,或許現在可以得到一些醫治,但是血液卻是它們可能的一個必需品,然後醫療的使用量增加了,這個必需品的需求量當然就越來越大,我只能這樣說,8%沒有錯,但是還有92%是我們期待能夠把他們引導出來。近年血液庫存越來越常拉警報,台灣的捐供血量預測,可能在2027年出現血荒的死亡交叉,不過台灣的捐血率其實正逐年攀升,2022年達到8.08%,排行世界第一,超過日韓,但為何血庫仍拉警報?帶您來看血荒必須面對的真相。
血液基金會表示,往年在雨季或農曆新年過後,是常見的捐血淡季,因此缺血情況十分普遍,但是,儘管國人熱心挽袖,締造高捐血率,從數據來看,仍有許多隱憂,包含年輕捐血人數十年來從10萬多人降到6萬多人,未來缺血危機是否擴大,令人憂心。開源與節流,得要雙管齊下,衛福部與台灣輸血學會正在推動「台灣臨床血品輸用狀況調查」計畫,普查各醫院的輸血數據,期盼能改進醫療行為、節省用血。醫療用血 從嚴管理奉獻的善心,需要你我維繫,努力募血的同時,更要深思,如何善用點滴熱血。在少子化和醫療需求提高的雙重壓力下,血荒的警鐘已然響起,永續血庫,刻不容緩,唯有正視用血管理的必要性,才能拯救更多珍貴生命。
林口長庚醫院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醫學中心,面對近年頻繁缺血,檢驗部主任闕宗熙表示,院內必須落實用血管理,過去的送血標準乃患者的血紅素低於10,而近年逐漸從嚴,調整為低於8以下,但是與澳洲和香港相比,這樣的管控仍有進步空間。直擊 醫院血庫拉警報2024年2月底,各大醫院傳出缺血消息,台大醫院也面臨同樣窘境,院內的檢驗部負責血品供應和血庫管理,緊繃時刻,更要隨時注意每日供血表,檢驗醫學部主治醫生羅仕錡就表示,這一、兩年自從有疫情之後,這種狀況都偶爾遇得到,最近血量供應稍微會比較不足,所以我們已經啟動了降低供血量的做法。
捐血率高,但是血品的使用量也高,根據調查,台灣的紅血球用量是日本的二倍多,血漿和血小板的用量,也比日本、韓國多出二到三倍。台灣捐血率高 卻鬧血荒各地醫院出現血荒,國內募血的工作卻未曾停下追趕的腳步,根據血液基金會統計,十年來國民捐血率維持在7%,2022年攀升到8.08%,世界排名最高。
台視新聞/蘇韋宣 莊俊浩 責任編輯/朱紫筠。2014年澳洲實施用血管理,6年後減少將近一半的用血量,其他地區如香港也跟進,3年省下約17%的用血此外,國土測繪中心整理地表位移影響較嚴重地區,初步評估北起南澳(NAAO)、南至豐濱(FONB),西至高峰(KFN2)、埔里(PLIM)等範圍。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.2強震,是自民國88年921大地震後,台灣再度出現芮氏規模7以上的地震。圖/國土測繪中心提供責任編輯/吳苡榛。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於震後使用衛星測量資料,分析地震後基準站位移量級,計算結果出爐,高程最大抬升量位於花蓮站約45.1公分。
4月3日花蓮地震地表位移圖(平面)。至於台灣其他各地位移情形,國土測繪中心指出,北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4公分,西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6公分,南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2公分。
7.2強震地表位移情形曝光 3大結果出爐花蓮7.2強震,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於震後使用中央氣象署、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、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研究中心、台中市政府、高雄市政府及國土測繪中心管理共322個GNSS連續觀測站衛星測量資料,並以Bernese基線解算軟體及IGR快速精密星曆,計算震央附近基準站地震前23小時(4月2日0時至23時)及地震後22小時(4月3日2時至24時)資料,最小約制於金門衛星追蹤站(KMNM),分析地震後基準站位移量級。高程最大抬升量位於花蓮站(HUAL)約45.1公分,該站水平位移量約8.1公分。
靠近震央附近花蓮新城站(SICH)水平位移約8.6公分,高程抬升約26公分,花蓮豐濱站(FONB)水平位移約4公分,高程抬升約2.2公分。圖/國土測繪中心提供4月3日花蓮地震地表位移圖(橢球高)。
計算結果出爐,基準站水平最大位移量位於東管處站(YENL)約22.2公分,該站高程抬升約35.6 公分4月3日花蓮地震地表位移圖(平面)。靠近震央附近花蓮新城站(SICH)水平位移約8.6公分,高程抬升約26公分,花蓮豐濱站(FONB)水平位移約4公分,高程抬升約2.2公分。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於震後使用衛星測量資料,分析地震後基準站位移量級,計算結果出爐,高程最大抬升量位於花蓮站約45.1公分。
高程最大抬升量位於花蓮站(HUAL)約45.1公分,該站水平位移量約8.1公分。計算結果出爐,基準站水平最大位移量位於東管處站(YENL)約22.2公分,該站高程抬升約35.6 公分。
圖/國土測繪中心提供4月3日花蓮地震地表位移圖(橢球高)。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.2強震,是自民國88年921大地震後,台灣再度出現芮氏規模7以上的地震。
圖/國土測繪中心提供責任編輯/吳苡榛。至於台灣其他各地位移情形,國土測繪中心指出,北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4公分,西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6公分,南部地區位移量約1至2公分。
7.2強震地表位移情形曝光 3大結果出爐花蓮7.2強震,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於震後使用中央氣象署、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、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研究中心、台中市政府、高雄市政府及國土測繪中心管理共322個GNSS連續觀測站衛星測量資料,並以Bernese基線解算軟體及IGR快速精密星曆,計算震央附近基準站地震前23小時(4月2日0時至23時)及地震後22小時(4月3日2時至24時)資料,最小約制於金門衛星追蹤站(KMNM),分析地震後基準站位移量級。此外,國土測繪中心整理地表位移影響較嚴重地區,初步評估北起南澳(NAAO)、南至豐濱(FONB),西至高峰(KFN2)、埔里(PLIM)等範圍花蓮/綜合報導責任編輯/網路中心。0403強震驚險畫面陸續曝光,有車子行車記錄器拍下,行經太魯閣遇上山崩的可怕畫面,所幸駕駛立即衝進明隧道,躲過一劫。
圖/翻攝自記者爆料網根據了解,這名騎士是天祥派出所的員警,山崩當下,他剛值完夜班要回家,地震時眼見土石坍塌,趕緊也躲進明隧道內,隨後徒步走回崗位支援救災,同仁見到他安然無恙後,放下心中大石。地震發生前夕,重機與轎車擦身而過。
不過,這段行車紀錄器畫面曝光後,網友也很關心,地震發生前,畫面中道路對向曾出現一台黃牌重機與轎車擦身而過,同樣遇上強震山崩,這名騎士是否平安0403強震驚險畫面陸續曝光,有車子行車記錄器拍下,行經太魯閣遇上山崩的可怕畫面,所幸駕駛立即衝進明隧道,躲過一劫。
不過,這段行車紀錄器畫面曝光後,網友也很關心,地震發生前,畫面中道路對向曾出現一台黃牌重機與轎車擦身而過,同樣遇上強震山崩,這名騎士是否平安。花蓮/綜合報導責任編輯/網路中心。
最新留言